您的位置:首页 >> 浏览文章

新生代农民工不想再当城市过客:平等比生存更重要

发布时间:2010/2/27  浏览数: 723 次  浏览字体:[ ]
  
 

  第一代农民工能及时拿到工钱就知足了,而在80后进城务工青年眼里,获得城市的平等待遇,比在城市生存更重要。

  施着淡妆,穿着标准职业装,操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谈起当前的流行歌曲、网络游戏,不比城里长大的年轻人逊色——坐在记者面前的陈敏,似乎无论如何都无法与“农民工”联系在一起。

  23岁的陈敏,来自安徽农村,四年前高中毕业后和同乡的姐妹一起出来“打拼”,到杭州也已经两年,如今在一家酒店当服务员。

  “曾经希望自己能够依靠读书来改变命运,但最终还是没能考上大学。”不过,当了酒店服务员的小陈,并没有放弃“知识改变命运”的努力——如今除了工作,她还在参加酒店管理的学习。

  “他们不想再是城市的匆匆过客。”浙江理工大学老师甄月桥这样总结许多和陈敏类似的新生代民工。

  前不久,作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招标立项的重点课题,浙江理工大学老师甄月桥、陈蔚、葛列众等赴杭州、宁波、温州、嘉兴四地,就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利益诉求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伴随我国经济转轨和社会结构的转型,与各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发生的新的变化一样,农民工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也已经开始逐步分化出来,不再是只为了赚钱。

  短短四年,方琴已经换了许多个工作。开始是在温州一家服装厂做工,“又脏又累,每天加班加点,薪水还要被克扣”,于是“炒了老板鱿鱼”,后来又先后进过纺织厂、食品加工厂,还做过商场销售员。

  从“有工就打,有活就干”到向“学技术、重发展”转变,甄月桥说,尽管称呼依旧,新生代农民工已悄然“更新换代”,不能再把他们和肩扛蛇皮袋、灰头土脸的第一代农民工形象联系在一起。

  “从谋求生存到寻找精彩,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上不再像他们的父辈一样普遍满足于将谋生、赚钱为主要目标,而更多的是为了改变生活方式,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甄月桥说,新生代农民工大多读过初中甚至高中,有的还上过职业技术学校,深受电视文化和信息文明的熏陶浸染,在谋生、赚钱的同时,更关注个人发展。“他们积极寻求通往城市生活的路径,愿意通过自身努力来实现留城生活的愿望。”

  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除了关心薪水,还关心工作时间,关心工作环境,关心培训机会、社会保障等,比第一代农民工有着更强烈的接受继续教育和自我发展的愿望,更关注今后自身发展和前途。

  “主要是来学习,想学个电脑维修什么的。”25岁的小王,穿着得体,头发光亮。这位来自浙江丽水乡下的小伙子,觉得“待在家里也没有意思,村里都没有什么年轻人了”,跑到一家电子市场当了帮工。

  这次调查中显示,69.5%的新生代农民工参加过各种培训,比第一代农民工高出11个百分点。在培训目的上,63.7%的第一代农民工主要是“为了找一份工作”而学习基本技能,84.4%和78.5%的新生代农民工则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技术”和“增长见识”。在培训投入上,29.0%的第一代农民工不愿意自费培训,而在新生代农民工中,这一比例下降到23.3%。

  “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比上一代更重视社会需求和自我发展能力。”调查者说。

平等比生存更重要


  调查者认为,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新生代农民工,其实远不是一个“农民工”的词所能概括。与其父辈相比,他们从小到大衣食无忧,缺乏吃苦耐劳的品性,崇尚个性张扬,追求自身价值。调查也显示,在求职、工作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敢于“挑肥拣瘦”,一旦遇到侵犯自身权益的事,决不会像父辈一样选择忍气吞声,忍辱负重。

对于第一代农民工来说,能及时拿到工钱就不错了,但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获得城市的平等待遇,比在城市生存更重要”。  调查显示,当遇到克扣工资时,新生代农民工中有60.5%的人会选择向有关部门反映,比上一代高出8个百分点;选择“反复追讨”和“自认倒霉”的比例则远远低于第一代农民工。

  “在选择工作时,新生代农民工首先看重工作环境,其次才是工作待遇。这与第一代农民工只要有工作,什么都肯干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调查者说。

  调查也显示,在就业环境、生活质量等方面,尽管比父辈条件要优越得多,但他们的满意度却不如上一辈。在对目前的工作时间、工作条件满意度的调查中,第一代农民工中有31.4%和35.2的人表示“满意”,但在新生代农民工中,选择“满意”的,分别只有20.6%和22.8%。

  再从就业人际关系角度,第一代农民工对雇主及同事的不满意率分别为8.6%和2.5%;而新生代农民工对雇主及同事的不满意率达到12.5%和6.3%。在劳动收入上,虽然新老两代农民工普遍认为工资偏低,但新生代农民工中,对工资的不满程度更高,达到32.0%。

  究其原因,调查者认为:第一代农民工是以家乡为参照物,他们能够在比农村条件好的城市生存,能比在家乡赚更多的钱而达到心理满足,但新生代农民工却是以城市为参照物。

融入城市,要走的路还很长


  “再过几年,我们还是要回农村去的。”在简陋的租住房里,老黄与老伴在一起。与老黄一样,大多第一代的农民工都很清楚自己只是城市的匆匆过客,他们的根仍在农村,给自己留了回乡务农的退路。

  “但是,新生代农民工大部分都没有真正务过农,不甘心也不愿意再回到农村去,他们渴望有更好的发展机会,融入城市,变成真正的城市人。”甄月桥说。

  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尽管对城市有着更强的认同感,对城市的融入程度却反而更低——只有40.5%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他们与当地人关系融洽,而第一代农民工中这个比例达到56.2%。

  整日生活在城市,主要社会关系却在乡村;在职业上属城市劳动者,户籍和身份却是农民;在法律上与城市居民同为公民,却不能与他们同工同酬——现实的尴尬使许多新生代农民工举棋不定,调查发现,他们中有46.8%的人不能确定自己未来的去留。

  调查者认为,新生代知识技能型农民工将成为城市就业的新宠,在未来5~10年间,新生代农民工将以城市工人后备军的身份发挥作用。而如何充分发挥他们的个人才能,让他们更快地融入城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来源:建始网

  友情链接  
宿迁人才网 宿迁交管网 宿迁违章查询 网上宿迁 宿迁西楚网 宿迁房产网 宿迁中级人民法院 宿迁市公安局信息网
宿迁刑事辩护律师网 宿迁医疗事故律师网 宿迁离婚律师网 宿迁交通事故律师网 宿迁房地产律师网 宿迁法律顾问网 宿迁劳动争议律师网 宿迁知识产权律师网
宿迁律师网 宿迁保险理赔律师网 宿迁交通事故律师网 宿迁仲裁律师网 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网 中央电视台 江苏监狱网 法律图书馆
宿迁律师网 经济与法 今日说法 中国警察网 新闻1+1 中国法律信息网 中国普法网 庭审现场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