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浏览文章

高材生因精神病被辞退 老父十年讨公道

发布时间:2010/7/7  浏览数: 539 次  浏览字体:[ ]
  

  6月29日下午,湖北老汉孙敦安早早地就来到了北京石景山区人民法院,等候法院开庭审理他儿子孙向龙与《国际电子报》社人事劳动争议纠纷案。为了儿子工作的事,他已经四处求助奔波了12年。

  “我八次上北京,就是为了替儿子讨个公道。”年近七旬的孙敦安说起儿子孙向龙的事,言语中满是痛惜和愁苦。

  据他介绍,孙向龙曾经放弃了保送华中科技大学的机会,以优异成绩考取南开大学计算机系。1994年大学毕业后,他被电子工业部科技情报研究所录用,在其下属的《国际电子报》社工作。在该报工作的最初两年,孙向龙表现很好。孙敦安回忆说,“1995年孙向龙回家过春节时,还带回了单位领导写的感谢信,信中感谢其父母为单位输送了一个好员工。而且,他采写的一篇题为《铸就国民经济信息化黄金大道》的文章,还荣获了部级新闻奖二等奖。”

  对于远在农村的父母来说,孙向龙是他们心中的骄傲、未来的依靠。然而,1997年底的突然变故,把这个曾经令人羡慕的家庭拖入了痛苦的深渊。

突然的变故


  1997年底,孙敦安夫妇突然得知,儿子孙向龙已经离职近半年。他在哪里?他究竟怎么了?老两口赶紧踏上北上的列车,一同来京寻子。经过多方寻找,最终在孙向龙的租住屋里找到了他。

  “屋子的房门被砸坏了,睡在地上的儿子几天几夜没吃没喝,家中的贵重物品、证件都不见了。”呈现在孙敦安夫妇面前的景象,深深刺痛了他们的心。“我不禁潸然泪下,他母亲更是失声痛哭。”

  孙敦安当即致电儿子原单位领导,对方答复称:“孙向龙存在精神障碍,不适合留任报社继续工作。” 

  “好好的儿子怎么就得了精神病呢?” 孙敦安夫妇怎么也想不到儿子会变成这样。但当时看到儿子的惨状,他们也顾不了其他,先治病吧。孙敦安说,1998年过完春节后,他们就强行将儿子捆送到精神病院,此后在武汉、鄂州等地住院治疗。

  治病不仅用光了家底,还让这个农民家庭负债累累。在漫长又煎熬的治病过程中,老两口不断想起儿子离职一事,总觉蹊跷。

  孙向龙是自愿离职的么?孙敦安意识到这一问题后,便不断地跟孙向龙的原单位进行联系。他写过信,打过电话,到过北京,希望他们慎重调查,以确定调离报告是否为孙向龙自愿写出。孙敦安称,他们一直没有得到明确答复。心中的疑问,一直持续到了2009年。

申请司法鉴定


  2009年,受一则新闻报道启发的孙敦安夫妇,开始追问另一个问题:离职时,孙向龙已患精神病了么?

  “2009年我看到一则新闻,南京一名大学教师因精神疾病辞职,五年后落实政策重返校园,我才意识到我儿子的合法权益很有可能受到了侵犯。” 孙敦安再次与电子工业部科技情报研究所联系。接待他们的人员称:南京那位教师有法院判决书、司法鉴定书,这些重要的证据你们没有。

  于是,孙敦安来到鄂州市法院,委托法院给儿子做精神病司法鉴定。2009年9月10日,鄂州市法院根据《咸宁学院附属二医院精神病司法鉴定意见书》认定:孙向龙患有精神分裂症,1997年处于发病期,1997年孙向龙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得到司法鉴定结论后,孙敦安将复印件寄给了电子工业部科技情报研究所。随后,他又到了北京,与单位领导当面交涉。

  “在协商无果的情况下,我只好选择司法途径解决问题。”2009年3月,作为孙向龙的代理人,孙敦安向北京市石景山区仲裁委员会提交了《人事争议仲裁申请书》。2010年3月19日,仲裁委以仲裁请求不属于其应当审理的人事争议范围为由,没有受理这份申请。万般无奈之下,孙敦安才向石景山区人民法院递交了一纸诉状,将电子工业部科技情报研究所告上了法庭。

期待公平的判决


  6月29日下午,石景山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法庭上,原告、被告双方就诉讼时效的计算、孙向龙在调离报告上签字时的精神状态等问题进行了辩论。

  原告代理人认为,“司法鉴定书表明,原告孙向龙在1997年间处于精神病发病期,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据《民法通则》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民事行为无效,因此孙向龙在1997年签订调离报告的行为是无效的,电子工业部科技情报研究所应恢复孙向龙的人事关系和职工待遇。”

  “患职业病以及现有医疗条件下难以治愈的严重疾病或者精神病的,聘用单位不得解除聘用合同。”法庭上,原告代理人还引用了2002年人事部下发的《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强调“在孙向龙患有精神病期间,电子工业部科技情报研究所与其解除人事关系的行为是违法的”。

  对此,被告律师回应称:“不能根据鄂州市法院司法鉴定书上关于‘1997年期间处于发病期’,来确认孙向龙在1997年7月23日(撰写调离报告日期——记者注)之前还是之后发了病,也不能确定孙向龙在当天是否就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因此,他们并不同意恢复孙向龙的人事关系与职工待遇。

  法官当庭进行了调解。被告单位表示,可以考虑给孙向龙3万元至5万元的经济补偿。对此,孙敦安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他说:“这些年我来回跑的路费都不止5万,更别提给孩子治病的钱了。更让我担心的是,我和他妈妈年纪都大了,也没有什么其他的经济来源,等我们都老了,谁来养活他?”

  孙敦安的追问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社会问题:精神病人的权利该如何保护?没有父母和家人的照顾,他们该怎么办?

  考虑到案情的特殊性,法官没有当庭宣判。孙敦安一家仍在焦急地等待着,等待那个他所盼望的“公平的判决”。 来源:正义网   杨斯

  友情链接  
宿迁人才网 宿迁交管网 宿迁违章查询 网上宿迁 宿迁西楚网 宿迁房产网 宿迁中级人民法院 宿迁市公安局信息网
宿迁刑事辩护律师网 宿迁医疗事故律师网 宿迁离婚律师网 宿迁交通事故律师网 宿迁房地产律师网 宿迁法律顾问网 宿迁劳动争议律师网 宿迁知识产权律师网
宿迁律师网 宿迁保险理赔律师网 宿迁交通事故律师网 宿迁仲裁律师网 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网 中央电视台 江苏监狱网 法律图书馆
宿迁律师网 经济与法 今日说法 中国警察网 新闻1+1 中国法律信息网 中国普法网 庭审现场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