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浏览文章

再谈“刑辩的绝境”:审委会没有律师的声音

发布时间:2010/7/20  浏览数: 524 次  浏览字体:[ ]
  

  刑辩的绝境还有许多制度上的根源,比如中国的审委会制度。

  审委会制度的弊端一直深受学界诟病。按照规定,审委会讨论重大疑难案件,中级法院审理的本来就是无期以上的案件,这意味着中级法院大部分案件都是重大案件,而由于法律没有对审委会讨论案件范围作具体清晰的界定,基层法院审委会讨论案件也是非常之多。

  审委会讨论案件最大弊端当然是定者不审,审者不定,这完全违背了诉讼构造原理。因为诉讼构造要求审者居中裁判,原告方和被告方均参与其中,共同举证质证并展开辩论,以使裁判者获得充分的信息,使诉讼当事人获得充分申辩的机会,唯此,裁判者才可能兼听则明,根据原被告双方的对抗获得的充分信息作出公断,也才可能使原被告双方信服。

  但审委会作为一级审判组织,却只有裁判者而没有诉讼当事人的参与。这些定案的委员们没有阅卷,没有听庭,没有会见当事人,只是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听取承办法官的口头汇报,便经过秘密讨论作出决定。显然,审委会才是真正定案的地方,这往往使耗时数天的庭审流于形式。

  那么,在审委会讨论案件时,不仅被告人不到场,更连辩护律师也不在场,辩护人在法庭上讲得口干舌燥,讲几个小时的内容,在审委会上只化作承办法官十几分种甚至几分钟的介绍,而承办法官水平再高,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律师讲了几个小时的内容汇报清楚。更何况,承办法官对律师辩护意见的介绍也是经过他摘取的,是经过他大脑处理过的,难保审委会委员们听到的是辩护律师原汁原味的辩护意见。

  审委会上没有律师的声音,但根据法律规定,检察长或承办案件的检察官却可以列席审委会。这意味着,诉讼当中的被告方缺席,原告方却参与了案件的决断,审委会听不到律师的声音,却听到了控方的声音,难免不受控方意见的引导。辩护律师的意见被采纳率极低,也是不足为奇了。

  在这样一种审委会机制之下,刑辩的困境,能全怨法官吗? 来源:法律博客  向渊而行

  友情链接  
宿迁人才网 宿迁交管网 宿迁违章查询 网上宿迁 宿迁西楚网 宿迁房产网 宿迁中级人民法院 宿迁市公安局信息网
宿迁刑事辩护律师网 宿迁医疗事故律师网 宿迁离婚律师网 宿迁交通事故律师网 宿迁房地产律师网 宿迁法律顾问网 宿迁劳动争议律师网 宿迁知识产权律师网
宿迁律师网 宿迁保险理赔律师网 宿迁交通事故律师网 宿迁仲裁律师网 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网 中央电视台 江苏监狱网 法律图书馆
宿迁律师网 经济与法 今日说法 中国警察网 新闻1+1 中国法律信息网 中国普法网 庭审现场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