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浏览文章

2010年十大经典案件盘点

发布时间:2011/1/1  浏览数: 849 次  浏览字体:[ ]
  
   新拆迁条例:从行政拆迁到司法拆迁

  时隔近一年,经修改后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次征求意见的草案在公共利益界定和征收补偿上作了较大修改,明确司法强拆取代行政强拆,旧城区改建需经市、县级人代会审议通过;征收补偿金额不得低于市场价,被征收人可自选房产评估机构。从行政强拆到司法强拆,我国在拆迁立法上跨进了一大步。....[详细]

   热议婚姻法新解征求意见稿

  “如果婚姻是爱情的坟墓,那么,相亲是为坟墓看风水,表白是自掘坟墓,结婚是双双殉情,移情别恋是迁坟,第三者是盗墓。”笑话,没错,随处可见的生活笑话。然而,11月15日的婚姻法新解三,却让很多人笑不起来,质疑者多过支持者,而质疑者大多认为“解释”偏袒了富人、维护了男权、亵渎了婚姻。难道,我们真的要指望法律来决定:要Honey?还是Money? ....[详细]

   关注刑法修正案八(草案)

  据悉,修正案初稿共40余条,全国人大法工委已经过一轮小范围征求意见。其主要内容,除取消部分犯罪的死刑处罚外,同时对刑罚结构和特别减刑制度进行调整,以矫正“死刑过重,生刑过轻”的司法现实。此外,修正案对公安部、中华全国总工会等部门的建议作出回应,增加了危险驾驶罪、拖欠劳动者工资罪等新罪名,并针对安全事故频发的现状,修改非法采矿罪等罪名。....[详细]

   赵作海:洗冤实录之亡者归来

  赵作海背微驼,看人时眼神总有点紧张。他的哭总是突如其来,哭声从喉咙里咳出来。不到一天,他哭了七八次。他愿意提到自己曾经挨打,说到激动处,站起来缩着身子和手,演示着怎么被铐在凳子上、怎么被打。他不愿意提追责。他总说,“我不懂,那是公家的事情,公家说怎样就怎样。”公家的人来慰问他,他会恭恭敬敬地站起来,手贴着裤缝,鞠一个躬,90度 ....[详细]

   文强,前公安局长的黑白人生

  在重庆市公安局内部的打黑成果展中,有一幅文强及其所保护的黑社会性质团伙的组织架构图。文强,这个叱咤重庆警界16年的风云人物,在重庆的打黑运动中被官方认为是“最大的黑恶势力保护伞”,他的崛起、倒下和中国大多数贪腐官员所走过的道路并没有什么两样。只是,在重庆的强势打黑背景下,文强的故事不再普通和简单。....[详细]

   黄光裕的罪与罚

  黄光裕,作为中国家电零售业巨头国美电器的创始人,他白手起家,在短时间内积累起巨额财富,曾三次问鼎中国富豪榜。对于黄光裕的“落马”,不少人拍手称快,认为有助于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儆效尤。然而,随着黄光裕案的尘埃落定,人们对这位昔日首富的态度更是复杂的,反思其沉沦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似乎是现在最应该做的。....[详细]

   韩峰:局长的“香艳”日记

  一部被认为是广西来宾市烟草局局长韩峰的“香艳”日记在网上引起极大轰动,网民们奔走相告。很多网友看后评价,日记主人的中心工作是喝酒,其次是玩女人,日记不异是一部新的官场现形记。当反腐要依靠这种非常手段、这种誓与贪官玉石俱焚的“仇恨”,我们不得不再次将目光聚焦到我们总是看不清、猜不透的官场规则。....[详细]

   360VS腾讯:一场网络版情感闹剧

  360与腾讯的战争被称为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为惨烈的“核”战。自从腾讯抛出“二选一”方案后双方已经进入白热化的肉搏阶段,均认为此次战役关系到公司生死存亡,拒不相让。在业界呼吁尊重用户权利的同时,各互联网公司也纷纷抓“全民公敌”腾讯“自残”(腾讯公开信中自称)的机会收复失地。俗话说:“杀敌一万,自损三千”,在这场越陷越深的战争中,没有赢家。....[详细]

   挟尸要价:照片假还是人性假?

  《挟尸要价》被推上风口浪尖,在“新闻大奖”和“新闻造假”漩涡中,翻转沉浮。我们素来不忍直视的社会死角赤裸裸地呈现在面前,谁都无法回避,令人窒息的牵尸绳成了所有人的梦魇,商业的异化拷问着人性和道德,拷问着此时不知所踪的“守夜人”,如何直面现实,捍卫生命的尊严?如何避免挟尸要价重演?如何剔除寄生在社会道德或公共服务软肋上的变异病菌? ....[详细]

   作家谢朝平的浮世绘

  谢朝平调查采访三年,自费出版报告文学《大迁徙》,他的勇气和精神,可赞可嘉。他所面对的,是三门峡移民的历史遗留问题,所要寻求解决的,是平民的哀怨和困苦。而这些问题,本是政府的责任,如今由一个作家来承担,本身已经显现出行政职能的缺位和不作为。现如今渭南警方进京抓作家,更是公权力对舆论监督乃至公民监督傲慢和粗暴的干涉和阻挠。....[详细]

   记者遭通缉 真相在逃亡

  仅仅36小时,“记者被通缉”事件从消息曝光到通缉撤销,走完了全过程。事件主角仇子明迅速由一个进入新闻媒体工作不到半年的普通记者,变成了全中国关注的揭黑记者。同样迅速成名的,还有浙江省遂昌县警方,继2006年深圳法院受理“天价索赔记者”案,2008年辽宁省西丰县警察“进京抓记者”之后,他们又创造了一个载入中国新闻史的新名词—“网上通缉记者”....[详细]

   安元鼎的“黑监狱”

  一个曾经被12家单位联合授予中国保安服务“十大影响力品牌”的公司,一个曾经被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评选为“A级安保企业”的公司,最终现了原形。如今,“安元鼎”轰然倒塌了,然而,那些曾经与它亲密合作的个别地方政府,在他们治下的那些减少的“上访率”、那些花团锦簇的“稳定局面”,究竟有怎样的含金量?潜藏着怎样的暗流?....[详细]

  看守所非正常死亡别再未完待续

  持续不断的在押人员在看守所非正常死亡事件,将看守所推向舆论关注的焦点。涉案人员非正常死亡问题已经从个体性案件上升为公共事件,成为法治领域不得不研究的重大课题。涉案人员非正常死亡事件屡屡发生,无论有怎样的具体原因,都显露出了当前执法监督机制和监所管理体制上存在的漏洞,要彻底终结这一现象,果断进行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才是治本之策。....[详细]

  最安全娱乐场所的黄与黑

   自首都北京端了天上人间之后,各地也开始端本地的“天上人间”。在“打黑”上赢得赞誉的重庆,也开始将矛头指向与“黑”纠结在一起的“黄”,查处了希尔顿酒店。这些城市的高调扫黄行动,至少让人们产生了这样两个期待:一是期待其他地方也能对黄赌毒、黑社会施以重拳;二是谋划长远,彻底斩断各种黑恶势力和保护伞之间利益共生的链条。....[详细]

  法官律师单方退出机制能走多远?

   拆开“法官+律师”,改变“你辩我审”的夫妻档组合,成为人民法院最近一段时间在制度创新上最引人瞩目的亮点。上海全市法院截至9月中旬三级法院已全部实现“一方退出”;重庆全市法院截至10月11名审判岗位领导干部适用任职限制规定,均已办理单方退出手续。在法院相继推出这一机制的同时,对于单方退出能走多远,究竟能在何种程度上实现司法公正评论如潮。....[详细]

  “律师旁听讯问”≠“律师在场权”

   北京市检察院第二分院首次规定,对于犯罪嫌疑人未被羁押案件,嫌疑人在接受讯问时,可请求其辩护律师旁听。这一举措在北京检察机关中尚属首次,但也是全国第8个推行“律师在场权”城市。检察机关单方推出的“律师在场权”,其意义上并不是“权利恩赐”,更应看作是一些基层司法机关意欲推动“律师在场权”法定化的一次努力。陈案不容假设,未来或已开启。....[详细]

  中国律师的春天来了吗?

   律师,神圣之门,又是地狱之门,但你视一切诱惑为无物。律师制度恢复重建已经三十多年,我国律师法律制度体系已基本形成,但是,已进入而立之年的中国律师却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执业风险和尴尬处境。全国律师工作会议上司法部提出了改进律师工作的诸项措施,有人认为这是中国律师的春天就要到来的标志,中国律师的春天真的要来了吗? ....[详细]

  该不该放出“最后的流氓犯”?

  27年前,因和朋友抢了一顶帽子并打了一架,被法院以流氓罪判处死缓。保外就医的日子让他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可万万没想到的是,14年的在外生活,于2004年终结。一贯表现良好的他,在妻子、邻里、辖区民警的眼里都是个老实巴交的人。可新疆服刑监狱方面却因“到期未归,刑期顺延”的理由,让牛玉强成为中国“最后一个流氓”。....[详细]

  大义灭亲:社会不能承受之重

   “大义灭亲”的实施是建立在被告人和亲属血缘、爱情和亲情等伦理基础之上的。和其他人相比而言,亲属对被告人更熟悉、更容易接近。然而,当亲属把被告送上法庭的审判台时,法律却又基于人伦的考虑,可以酌情减少被告人基准刑的20%以下。很明显,这是法律对伦理的双重标准,让其成为背叛的恶,却又摇身一变成为救赎的善。....[详细]

  频发灭门案 惊醒世人心

   曾几何时,“灭门”一词于听者是如此陌生。时至今日,“灭门”案件的频发却令世人瞠目结舌。一个人若没有信仰,便如同行尸走肉,一个人若丧心病狂,便堪比禽兽。“灭门者”俨然变成了视人命如草芥的狂徒,在他们手下,人已不再是具体的生命体,而是一件件毫不足惜的器物。触目惊心的灭门惨案,透析出何种异样心理?危机面前,我们能做的不该只有恐惧。....[详细]

  明星慈善一把双刃剑

   众多善良的赤子之心看起来更像是名人的show。是慈善立法的空缺,还是制度的不合理,更或者是心怀鬼胎的恶意报复,反正,名人圈出现了少有的缄默,缺少证据支持的辩白也显得空洞而乏味。慈善确实是无关他人的爱心,但是,作为一个名人,如果你已从慈善事业中获得了无法从别处获得的名誉和地位,那么相应的,你也应当严谨而认真的履行你对慈善许下的承诺。....[详细]

  “嫖宿幼女罪”存废之争

   “嫖宿幼女罪”从诞生那天起就充满争议,但它存在了十多年,其后果就是嫖宿幼女现象在一些地区不断发生和幼女群体性权利保护的日益艰难,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大量以“不明知”性侵害对象为不满14岁的幼女,而借“钱肉交易”为名逃过法律严惩“劫难”的案例。如何保护我们的未成年女孩安全而免遭性侵害,是文明社会一个最基本的保障,却在现时中国深远沉重。....[详细]

  友情链接  
宿迁人才网 宿迁交管网 宿迁违章查询 网上宿迁 宿迁西楚网 宿迁房产网 宿迁中级人民法院 宿迁市公安局信息网
宿迁刑事辩护律师网 宿迁医疗事故律师网 宿迁离婚律师网 宿迁交通事故律师网 宿迁房地产律师网 宿迁法律顾问网 宿迁劳动争议律师网 宿迁知识产权律师网
宿迁律师网 宿迁保险理赔律师网 宿迁交通事故律师网 宿迁仲裁律师网 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网 中央电视台 江苏监狱网 法律图书馆
宿迁律师网 经济与法 今日说法 中国警察网 新闻1+1 中国法律信息网 中国普法网 庭审现场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