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浏览文章

夫妇将教授女儿告上法庭 要求定期回家探视

发布时间:2011/1/14  浏览数: 611 次  浏览字体:[ ]
  

  老夫妇将身为大学教授的女儿告上法庭,要求女儿定期回家探视并付赡养费。近日,昌平法院受理此案,将择日开庭。

案情


副教授被指6年不见父母


  杨老先生夫妇近日向昌平法院起诉称,夫妻俩有个女儿杨荣(化名),现在是北京某高校的副教授。夫妻俩含辛茹苦把女儿拉扯大,供她读书,出国留学,一直到成家立业。2004年,和父母因家庭琐事争吵后,杨荣便不再回家探望二老长达6年,也不再支付赡养费。现在杨荣母亲身患多种疾病,思女心切经常失眠,精神长期处于抑郁状态。迫于无奈,夫妻俩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决杨荣定期回家探视,并支付一定的赡养费和医疗费。

  昌平法院受理此案后安排庭前调解。杨荣也讲了自己的委屈,她称父母对奶奶不好,自己当年嫁人时候没有陪嫁,生完孩子后想让母亲帮着看孩子,母亲要求她付钱。自己和父母因此有些不愉快。母亲还经常去自己单位找领导,给自己工作也带来了困扰。

  双方未达成和解,昌平法院将择日开庭审理此案。

释法


法院重调解轻判决


  据了解,《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工作已基本完成,民政部将于近期上报国务院法制办。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

  昨日(1月13日),本市法院系统一位法官介绍,目前,该法律对子女探视这类精神赡养内容只有原则性的规定,子女如果不履行义务,父母想强制执行这种行为性的义务,法院也不具有操作性。

  法官说,一般法院会先行调解,希望子女和父母达成和解,即使要判也需征求双方意见,做出原则性的判决。“许多老人赢了官司,却激化了和子女的矛盾,更不利于家庭生活。”

  北京市两高律师事务所李国蓓律师认为,法规没法对探视具体量化,明文规定子女一个月必须探视父母几次。“即使法律修订了,对探视也只能做倡导性的规定,家庭生活不能奢望用法律来详细框定。”

案例


老父诉6子女“每周探望一次”


  2010年11月24日,房山法院窦店法庭,6名兄弟姐妹为“谁尽了赡养义务”,争得面红耳赤。

  6名子女是被告人,原告是他们83岁的父亲朱海洋。老人的诉求很简单,子女每周至少保证探望一次。

  老人称,自己不缺钱,有退休金和医保,但就是孤独和寂寞。

  几个子女很少探望。老人曾两次病危入院,当时子女们为支付住院费互相推诿。老人委托律师起诉6儿女。

  经过这一场诉讼,6名子女称已经了解父亲的心情,会排班轮流回家。来源:新京报  陈博 卢志成

  友情链接  
宿迁人才网 宿迁交管网 宿迁违章查询 网上宿迁 宿迁西楚网 宿迁房产网 宿迁中级人民法院 宿迁市公安局信息网
宿迁刑事辩护律师网 宿迁医疗事故律师网 宿迁离婚律师网 宿迁交通事故律师网 宿迁房地产律师网 宿迁法律顾问网 宿迁劳动争议律师网 宿迁知识产权律师网
宿迁律师网 宿迁保险理赔律师网 宿迁交通事故律师网 宿迁仲裁律师网 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网 中央电视台 江苏监狱网 法律图书馆
宿迁律师网 经济与法 今日说法 中国警察网 新闻1+1 中国法律信息网 中国普法网 庭审现场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